樹林市區踏查 - 大河樹林之旅後記
2024年11月2日下午,陳健一老師在樹林車站前集合帶領大家進行市區踏查,以「大河視角」解析樹林發展脈絡。從現今的博愛街出發,細心指出這條街道原是張厝圳水道,而十二股圳等水圳系統,更是形塑了樹林早期發展的重要基礎。踏查路線沿著歷史水圳脈絡前行,讓參與者在行走間逐步理解地方發展與水文環境的密切關係。
這場走讀精彩之處,在於健一老師將複雜的歷史發展透過空間地景來解說。從1713年陳和議墾照的核發,到1750年代張必榮家族等業主的崛起,再到日治時期的整體規劃,樹林的發展軌跡在步行間逐漸清晰。特別是老師提到「每個時代的公共思維,都表現在地景上」,點出空間變遷背後的社會意涵。而從乾隆年間(推測)的《台灣輿圖》中,獨特標示出張必榮家族宅邸「公館」的位置,更反映出這個家族在地方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行程橫跨樹林、板橋與新莊三區交界處,這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反映在水文環境上。健一老師詳細解說沙崙溝、十二股圳、張厝圳等水系如何在此交匯,以及這些水圳如何串連起大漢溪流域的發展脈絡。特別是樹林因發展較晚的特性,反而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空間紋理,包括街道紋理、水圳遺跡等歷史地景。
這場踏查不僅帶領參與者認識樹林的發展歷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理解在地景觀的新視角。正如健一老師所言,社區大學的角色是「持續陪伴樹林地區的發展」,透過這樣的走讀踏查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並關心這片土地的過去與未來。在快速都市化的今日,如何在發展與保存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樹林地區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