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的定位: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施行之後,社區大學不僅有了鞏固的法律基礎,更負有提升民眾終身學習、現代公民素養和社區永續發展的法定任務,故我們需要「將地方社區及其環境做為課程與教學的起點,並強化學校與社區聯繫,以培養學生關懷社區、欣賞自然環境,以及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建立公民參與能力。」(臺灣教育學者吳清山),以此期望老師您在課程規劃中,可以呼應社大核心的發展。
<
>
本分類為呼應教育部全國社區大學教育資訊網,請老師依以下說明,先行判斷,校方將在課程審查後,依評審委員意見作適度修改。
請老師依以下說明,先行判斷,校方將在課程審查後,依評審委員意見作適度修改。
本校辦學目標 本校以「人才培力.公共參與」、「在地發展.活化社區」、「綠色永續.人文關懷」、「多元學習.文化交流」為四大辦學目標,提供主題課程、工作坊及見學等多元形式,規劃「社區營造」、「文化關懷」、「健康身心」、「多元技能」、「生活科技」五大學群,讓社區民眾藉此探索自我,發展潛能,建立健全身心素養,透過自我精進,追求幸福人生。
請老師依以下說明,先行判斷,校方將在課程審查後,依評審委員意見作適度修改。 學群分類
本分類為呼應新北勢社區大學聯合資訊網,請老師依以下說明,先行判斷,校方將在課程審查後,依評審委員意見作適度修改。 面對社會的變遷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終身教育需與時俱進,實施議題教育,以補充與強化學員對議題的認識,使學員能獲得議題的相關知識、情意和技能,理解議題發生背景與成因、現象與影響,提升面對議題的責任感與行動力,成為健全個人、良好國民與世界公民。
請老師依以下說明,先行判斷,校方將在課程審查後,依評審委員意見作適度修改。 倫理素養
現代公民在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中會遇到各種倫理抉擇與難題,其中涉及價值、義務、角色等衝突。在觀點分歧的多元社會中,面對這些抉擇,更需要具備理性思辨的能力。此外,當代出現許多新興的倫理議題,已發展出環境倫理、醫療倫理、商業倫理、科技倫理、法律倫理等等領域。這些議題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社會安定與進步的關鍵。因此,在倫理素養上,一方面要對當代倫理議題有基本認識,另一方面要能運用道德推理對現在及未來發生的具體的倫理議題加以理性判斷。
民主素養
自由民主社會的特色之一,是合理爭議的大量存在。尊重事實、講究理性的公民,在面對許多社會、政治、經濟議題時,即使經過充分的審議與溝通後,並不一定能夠獲得共識,甚至也不一定能夠形成紮實的多數。為了建造一個穩定、優質的憲政民主社會,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便是去培養公民具備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所需之知識、技巧與美德。不同階段的學校教育,必須考量學生心智發展之成熟度,藉由深淺不同的教材與相應的教學方法,循序提升公民參與民主審議所需的素養。
科學素養
做為現代公民,能體認科學乃人類文化活動的產物之一,並能瞭解科學的效果及其相應的限制,進而願意參與科學相關之公共議題的討論、反思及抉擇。
媒體素養
做為現代公民,能體認到媒體對人們感知外在世界的重大影響,進而瞭解媒體組織如何產製訊息、如何建構形象與意義,並進而對媒體訊息保有開放、批判及省思的能力。
美學素養
「美感」是國家文化水準的基本指標;在任何先進國家中,民眾的「美感素養」都是一個相當明確的活力指標,它標示出國家的競爭力與產業創意的程度。美感對象不僅針對藝文,也針對生活世界中的種種事物,它泛指對於事物(非道德性)的統整性價值的體會。美感應自幼培養,在高等教育中,應再輔以美學素養,增加「體認」的層次,以豐富美感之領受力。
社區參與.
性別平等教育
理解性別的多樣性,覺察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事實與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建立性別平等的價值信念,落實尊重與包容多元性別差異;付諸行動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維護性別人格尊嚴與性別地位實質平等。
人權教育
了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與價值;發展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的感受與評價;養成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
環境教育
認識與理解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對的環境危機與挑戰;探究氣候變遷、資源耗竭與生物多樣性消失,以及社會不正義和環境不正義;思考個人發展、國家發展與人類發展的意義;執行綠色、簡樸與永續的生活行動。
海洋教育
體驗海洋休閒與重視戲水安全的親海行為;了解海洋社會與感受海洋文化的愛海情懷;探究海洋科學與永續海洋資源的知海素養。
品德教育
增進道德發展知能;了解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議題;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素養。
生命教育
培養探索生命根本課題的知能;提升價值思辨的能力與情意;增進知行合一的修養。
法治教育
培養探索生命根本課題的知能;提升價值思辨的能力與情意;增進知行合一的修養。
科技教育
具備科技哲學觀與科技文化的素養;激發持續學習科技及科技設計的興趣;培養科技知識與產品使用的技能。
資訊教育
增進善用資訊解決問題與運算思維能力;預備生活與職涯知能;養成資訊社會應有的態度與責任。
能源教育
增進能源基本概念;發展正確能源價值觀;養成節約能源的思維、習慣和態度。
防災教育
建立安全意識;提升對環境的敏感度、警覺性與判斷力;防範事故傷害發生以確保生命安全。
生涯規劃
了解個人特質、興趣與工作環境;養成生涯規劃知能;發展洞察趨勢的敏感度與應變的行動力。
閱讀素養
養成運用文本思考、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涵育樂於閱讀態度;開展多元閱讀素養。
戶外教育
強化與環境的連接感,養成友善環境的態度;發展社會覺知與互動的技能,培養尊重與關懷他人的情操;開啟學生的視野,涵養健康的身心。
國際教育
養成參與國際活動的知能;激發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發展國家主體的國際意識與責任感。
家庭教育
具備探究家庭發展、家庭與社會互動關係及家庭資源管理的知能;提升積極參與家庭活動的責任感與態度;激發創造家人互動共好的意識與責任,提升家庭生活品質
原住民族教育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增進跨族群的相互了解與尊重;涵養族群共榮與平等信念。
人文素養及本土語言.
地方學.
弱勢族群.
婦女教育.
新住民(外籍配偶).
高齡教育.
國防教育.
食育教育.
廉政倫理.
親子教育.
按此處以編輯.
評論已關閉。
|
樹林校區服務處(校本部) 服務地址:238樹林區育英街176號 (樹林國小內 慶福樓四樓) 洽公時間:週一至週五16:30~20:30 週三18:30-20:30 |
北大校區服務處 服務地址:238樹林區育學勤路555號 (桃子腳國中小 正門大樓2樓) 洽公時間:週一至週五18:30~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