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篆刻練習過程中,對字體架構與筆劃處裡,是一重點,每每需畫費大額金錢,購置印材,鑑於此事,我們使用台灣本土桂竹「竹鞭」,經過處理,使織不腐,成為印材。
2015年2月15日同學們聚於歐義廚房餐廳,策畫一個活動,以祝福台灣為名,成立「萬壽台灣計劃」,以邀請一百名同好,每人刻一百個「壽」字竹鞭印,以此祝福台灣。 瓷印因燒製時,因印料平均厚度問題,燒製不易,歷史上遺留瓷印僅一枚,且為空心,鑑於空心手感不佳,本社團經三年試作,利用上釉電燒及柴燒兩種,已可製作出佳品瓷印。
篆刻簡介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鐫刻印章的通稱。中國的雕刻文字,最早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等,是屬於中國傳統造形藝術之一。因為印章的字體大多用篆刻,且印章鑑賞、把玩的發達,印章的雕刻與書法繪畫並駕齊驅,而形成了一專門性的藝術,我們稱之為「篆刻」。 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金屬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隨後燒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鈍刻。 篆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台的藝術。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迴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 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隋唐以來,亦各有其時代特徵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頫、王冕均為篆刻名家。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刻方便,流行更廣。 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學日浙發展。因明清以來,出土文物中印章漸多,參考資料大增,研討篆刻之風日盛,湧現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種流派。如晥派(何震等)、浙派(丁敬等)、鄧派(鄧石如)、趙派(趙之謙)、吳派(吳昌碩)、齊派(齊白石)等。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junior/art/nt_ch/seal_cutting/teach_data/chp1-1.html 課程內容篆刻在古代足一種攻玉治銅的技術,現在是一種 雕琢印材的藝術,所以石、牙、角、木、玉、銅等材料,必須使用合適的工具來攻治,刻製之後又必須鈐印出來,其中相關的工具,刻者必須了解他們的性質 ,以便於選用。
本社團專研「石印」、「竹木」、「牙角」、「瓷印」、「金屬」、「玉」,針對不同程度的學員進行不同材質練習。 篆刻中國篆刻是以書法字體結合鐫刻製作印章的一種藝術。透過書法的練習,加深文藝演化的認知,在刻印時,更能體會出字體的特質。 其教學範圍包含:
|